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清王朝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长期存在的对日文化优势,蒙蔽了清王朝官僚、知识分子的眼睛,对于日本露出来的不轨野心,,清朝朝野弥漫的是"好好教训一下日本"的声音。虽然当时一些人已经摸到了清王朝衰弱腐败的脉搏,但是几乎没有人预测到,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输得会如此狼狈。本文选取了甲午海战前清朝在内政外交上的一些事件,看清王朝如何在骄傲自大心态的驱使下,在军事外交上接连留下败笔,并被蓄谋已久的日本借机抓住了把柄。
傲慢看待新生日本
鸦片战争之后,虽然一些开明的官僚士大夫开始认真审视世界,然而他们注视的重点是西方列强,并不是日本。历史上一直以来的文明高位,滋养了中国人的中华文化优越感,一般中国士大夫把日本称之为"蕞尔三岛"的"东夷小国",这种傲慢的态度造成了对日本的了解不够。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这么重大的事件,并没有引起中国朝野的关注,知晓者则心怀蔑视地批评这是一个朝令夕改、改变风俗、荒唐无稽的儿戏般的政治变革。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掠夺清王朝白银50万两,暴露了侵略野心,但是却没有引起清政府高度的警惕。当时,有很多出版物,如《日本杂记》讽刺日本是"东头西脚,西脚东头,不成东西"。甚至有人大肆鼓吹征日论,帮助日本恢复幕藩体制。
网络配图
法国驻华公使施阿兰对此评论道:"当时这个国家对自己的前途似乎毫不关心,它同列强和平共处,丝毫没有觉察到正在强大起来的日本。"施阿兰还继续评价李鸿章道:"他可能是唯一能够真正理解一个现代化国家需要和必要设备的中国人。他却宁可一直躺在骄傲自大上面,轻视可能存在的敌人,满足于幻想中的强大与丰富的资源。""
史料记载了一件小事,可以反映当时清朝的心态。1876年1月,年仅30岁的日本驻清国特命全权公使森有礼途经天津,满身西式装束的他拜访了53岁的李鸿章。李鸿章说:"阁下赞赏模仿欧风,废弃旧来服制,犹如将自国的独立委身于欧洲的制度,岂不是遭人唾弃,羞耻之事?"森有礼答道:"对外来事物的取舍并无他人强迫,完全是我国人民自己喜好的事情,故没有丝毫羞耻之处,我国古来极力吸收和采用亚洲、欧美及其他各国的长处为己所用。"李鸿章自信地说道:"不过我国决然不会进行如此变革,只是不得不在武器、铁道、电信等机械方面,吸收西洋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正是那些国家最优秀之处。""
"长崎事件"加剧日本反清情绪
清朝不仅在思想上鄙视日本,在实际行动上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对日本"宣示国威"。这其中,"长崎事件"在清日关系史中极为敏感,堪称两国关系恶化的一个导火线。1886年8月,,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定远、镇远、济远、威远等战舰组成的舰队,在朝鲜海域演习完毕后,受命于8月1日抵达长崎,名为维修战舰,实则宣示军威。8月13日,数名登岸购物休闲的清朝水兵在丸山游廓寄合町的贷座敷妓院楼内,和日本巡警发生斗殴。15日下午,约300名水兵上岸购物休闲,已经积怨的清朝水兵与日本巡警再次发生冲突,直至引发了200余名水兵与更多当地日本人、巡警之间的群殴。最后调查统计,日本巡警死亡2人,伤26人,北洋水师水兵死亡5人,伤44人。
长崎事件是清王朝宣示国威的意外插曲,事件最后以两国间互相赔偿了事。事件最终以双方的妥协而不是清廷的单方面退让收场,让一些人认为这是清廷在鸦片战争之后的第一次外交胜利。但是长崎事件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在日本当局挑动下,日本民间的反华、仇华、排华的情绪被煽动起来。日本民间升腾起一股"清国威胁论",日本媒体形容北洋舰队的到来,堪比江户时期美国舰队的黑船来航。仅仅围绕定远舰,日本国内就出现过《不如归》、《不沉的定远》、《第二的元寇》等数部小说,宣扬勇敢的日本海军如何去击沉定远舰,连一些懵懂无知的儿童也玩起打定远、镇远的游戏。
网络配图
1887年3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敕令"立国之急在我海防,一日不可迟缓。"皇室专门拨款30万日圆作为海防捐款,半年之内从首相伊藤博文到各地贵族、富豪、大名,为海防捐款已达200万日圆,日本政府还发行超过了1700万日圆的海军公债。日本提速了1884年制定的海军建设十年计划,经过了8年发展,海军实力实际已经超过了北洋舰队。
此外,长崎事件中还产生另一个恶果——清朝的情报大门被打开。一个名叫吴大五郎的日本人在打斗现场,偶然拾到了一本北洋水师水兵丢失的小字典,小字典中的汉文字纵横两侧,标注了0-9不同的小数字。日本情报部门立刻判定这是清军电报用的汉字译电本,通过分析这些汉字与数字,初步掌握了破解清王朝密码的基本方法。为了彻底破解密码,日本外相陆奥宗光故意设圈套,提供给了清王朝驻日公使汪凤藻一份汉字书写的长度适中的政府文书。次日日本电信课就顺利截获了公使馆发给总理衙门的电报。时任电信课长的佐藤爱麿利用这一汉字内容完全知晓的电报,仔细研究,终于破获了清王朝公使馆的密码。
这一秘密仅仅为佐藤爱麿、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等有限几个日本人知晓,直到伊藤博文被刺杀30年后,随着伊藤博文遗着《机密日清战争》出版,才在有限范围内公开此事。令人惊讶的是,对情报工作麻痹大意的清王朝,在此后的外交、军事事件中,甚至包括以后的和谈过程中,竟然没有更改密码,清王朝机密的军事外交信息长期被摆在劲敌眼皮底下。
为此,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政府秘密授予佐藤爱麿三等勋章和养老年金的特别奖赏,后来佐藤青云直上,曾经担任7年的日本驻美大使。
点燃战火的"金玉均暗杀事件""
甲午战争,除了中日两国外,朝鲜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朝鲜问题也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突破口。甲午战前,清王朝在朝鲜仍公开实施援朝抑日的政策,这其中"金玉均暗杀事件",再一次被日本利用起来。
网络配图
金玉均是朝鲜近代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最为着名的身份是朝鲜开化党的领袖,与日本关系亲密,1882年至1884年间曾三度赴日本考察。1884年他领导开化党联合日本发动的甲申政变昙花一现,被清军镇压,不得不逃亡日本,成为朝鲜主政者闵妃等人的仇敌。1894年3月,闵妃派出的刺客洪钟宇,以重金诱使金玉均在上海与清王朝官员李经芳会晤,骗得金玉均来到上海。在上海美租界的日本旅馆内,洪钟宇破门而入,连开三枪枪杀了金玉均。
日本政府多次派人想引渡洪钟宇,运走金玉均尸体,但都被拒绝。清王朝一直支持朝鲜压制国内的亲日势力,为此特派军舰威靖号专程将洪钟宇本人以及金玉均遗体送回了朝鲜,朝鲜不仅在杨花津刑场将金玉均的尸体凌迟暴尸,还处理了金玉均家族。这一事件令日本朝野上下颜面无光,恼羞成怒,纷纷谴责日本政府的软弱。
5月20日,日本议员犬养毅等各界人士约2000人在东京浅草寺举行金玉均葬礼。葬礼上众人声称将金玉均遗体运回朝鲜是对日本极大侮辱。随后,"征清论"等宣传在日本媒体上被连日渲染,日本政府和民间在挑战清朝上逐渐形成一致。在日本,很多人也把"金玉均暗杀事件"与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共同视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曾经英姿勃勃的中国空军中校,击落过6架日机,如今已经成为了抗日老兵,但他的这详情
相信很多网友都看过我们的新晋影帝曾经饰演过的《李卫当官》,在影视剧中,李卫出详情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朝代更迭间的末代皇帝总是最不好当的,没有实权,却要详情
说起古代典型的美女,王昭君就是不得不提了的,她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虽然没有见详情
上个世纪也算得上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转折点,在那时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我们由一个封建详情
我们大家都知道,各位皇子为了争夺王位,他们不仅会用各种手段。她自己的亲兄弟都详情
太监也叫宦官,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在皇帝诺大的后宫里,有些事情详情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小编今天讲的是关于一位抗战英雄的事迹,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杰详情
"火熄上方谷"是小说《三国演义》的经典章节之一,而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唐详情
提起太监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给人们的印象都是一肚子坏水的人,其实大部分的太监详情
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善良的心,善良还是还是能给自己带来福报的,如果总是丧心病详情
作为隋末最强大的农民反抗军,瓦岗军在几年内已经发展到30万人,占领了世界着名详情
大部分城市都是根据当地的历史背景来命名的,但有些城市是以人物的名字来命名的。详情
朋友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文化迄今为止一共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作为四大文明古国详情
关于万历皇帝,其实传言还是十分多的,比如说万历不上朝30年,为何还能把持朝政详情
公元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其中,光绪皇帝死于14日,,详情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马谡被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详情
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提到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也即"白起、详情
有网友问: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为何腐败透顶的清政府还能留下960万土地??详情
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史学家公认的中国的千古一帝,都有各自的功劳,足以民垂千古,那详情
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蒙古人都被描绘成喜好"弯弓射大雕"的射箭民族,世人在潜移详情
在现在世界,唯一遭受原子弹轰击的国家只有日本,而且是轰炸了两个。在广岛和长崎详情
谈到二战我们都知道,美国在日本本土投下了两枚原子弹。 促使日军无条件投降,,详情
自从努尔哈赤在东北深山老林里宣布"七大恨"反对明朝以来,八旗军队可谓是一路高详情
日本侵略者带来的日本移民不光在战争时欺压中国民众,在战争之后也成为东北地区的详情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详情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详情
学术界普遍认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详情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迅速沦陷。2018年是九一八事详情
众所周知,旧日本下层官兵因受武士道精神毒害而导致其思维普遍冥顽不化。 即便详情
战场厮杀,在大多数人想来这便应该是男儿做的事情,但同样亦有着许多女子,战场上详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抵抗法西斯的抗日主战场,中华大地上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详情
在近代日本入侵,多少人自愿加入国家的队伍,愿意将他们的青春甚至是生命都献给国详情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刘备入川时,魏延因详情
梁山上多不是好人,杀人狂、土匪、强盗、地痞、恶霸、逃犯。 所谓的好汉,其实详情
《水浒传》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古代名着,里面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被逼落草到团结起来起详情
薛家举家进京,明明家里在京城有房产,却死赖在贾家一住六七年,任凭贾家和贾母多详情
三国时期曹魏最强,东吴最富,蜀汉最弱。为何刘备的蜀汉最弱,这主要跟刘备的出身详情
段誉和虚竹,最终谁的武功更高?金庸给出了明确交代 《天龙八部》的三位主角,,详情
玉帝,即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神详情
在水浒传中,有三大女汉子,他们分别是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 这三大女将,,详情
一直以来,冷宫是故宫的一个谜,让许多人对它心生好奇。 在之前我们就为大家解详情
西游记里狠人不少,但真正狠到敢大闹天宫的却没有几个。但是今天要加你的这三位,,详情
战争是一个让人感到害怕的词汇,战争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它的未知性,还在于人们在详情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详情
我们说男女交欢,常委婉形容为一翻"巫山云雨",这正是从楚怀王梦神女的一段欢好详情
现在拍的古装影视剧中,凡有一官半职者,上至宰相公卿,下至胥吏衙役,一律呼为""详情
现代生活中,各种车辆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然而车辆虽多,却能秩序井然,这中间除详情
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历史非常详情
红豆作为相思寄托之物,古已有之,在七夕情人节的也是情侣用于传达爱意的传情之物详情
日本因为面积有限,几乎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到了日本最大的城市东京更是如此。东京详情
小说家,诸子百家的其中一家,其书多已亡佚。据班固所着《汉书.艺文志》曰详情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详情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法家成详情
战国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铁制工具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家庭得以成为详情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详情
清平乐·池上纳凉 清代:项鸿祚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详情
太常引·客中闻歌 清代:项鸿祚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详情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详情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永详情
《新凉》是南宋诗人徐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田园小诗,诗前详情
《秋行》是宋代诗人徐玑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鸣蝉似筝,,详情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详情
《三峡吟》是宋末"永嘉四灵"之一的徐照的诗作。此诗前二句写景,笼统地交代长江详情
《约客》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详情
《岩居僧》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赵师秀的尊崇贾岛诗风,该篇作品详情